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更好地把数字经济运用到农村发展中,为乡村振兴装上“最强大脑”。
那么,数字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的概念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破题。
在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方面,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前所未有地服务和赋能浙江农业农村,在浙江乡村,处处可以感受到“数字”带来的变化。
产业数字化:颠覆传统农业作业方式
在绍兴嵊州,养蚕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颠覆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受到世界瞩目。
在嵊州巴贝集团恒温恒湿无菌的生产车间里,蚕宝宝不用吃新鲜桑叶,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科学配方的人工饲料,不仅成本更低廉,关键还实现了全年养殖。据介绍,这在专业上称为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殖,是集蚕品改良、饲料配方、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养蚕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养蚕,克服了工厂养蚕防病防疫困难、蚕宝宝容易成批死亡的难题,并且生产的蚕丝丝毫不逊于传统的蚕丝质量,甚至还会更好。
这就是数字带给传统农业的巨大变革。
在金华市婺城区的美保龙种猪育种基地,环境控制和空气净化采用智能化,供料、饮水、控温、生产性能的测定则全都实现了自动化,猪群不仅少生病、长得快,而且大大减少了人工,养殖效益自然明显。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为人称道。
数字化不仅带来农业生产环节上的变革,也使农业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治理数字化:办事“最多跑一次”
萧山区浦阳镇距离城区较远,以前浦阳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但在镇里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区首创镇街行*审批“一窗通”系统后,30多个事项在家门口就能办成,让老百姓办事省心省力了不少。
在这些行*审批事项中,有土地承包经营审批,有*组织关系迁移,有低收入农户证明,也有劳动合同鉴证等,基本囊括了日常所需。以往办个事,老百姓东跑西跑,要拿哪些材料、找哪些部门也是一头雾水。现在,只需用手机扫下这些事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