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巨为救母亲,亲手活埋了亲生儿子,孝顺还 [复制链接]

1#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鲁国人孟子,儒家思想一代宗师,世人称之“亚圣”,在《孟子·离娄上》,有一句经典语录。他如此写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世上之人,千百年来将“无后”视作最大的不孝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

孟子亚圣殿

可是古代典籍《二十四孝》中也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名叫《郭巨埋儿奉母》。文言文叙述的故事不足百字,触目惊心,读来毛骨悚然。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奉母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孟夫子的语录“教导”让人推崇备至,不失为“至理”,难道劝人行善为孝的《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奉母”又荒诞不经?若不然,相互矛盾的对台戏怎么唱得这般冲突?

孟子的意思是没有延续血脉,没有后人是对列祖列宗最大的不敬,对父母最大的忤逆不孝……不单是人生惨败,严重到好似犯了弥天大罪一样不可赦免。

可是东汉的郭巨,家贫如洗,连粮食都不够吃,为了母亲活命,亲手将亲儿子活埋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做下此等骇人听闻让人感到恐怖窒息的事情,却成了闻名于世,流芳千古天下大孝子的典范。

自古男子汉,汉子难。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孝子郭巨,为人子,为人父,幼子与和老母亲两条性命孰轻孰重,二选一如何取舍?但凡不是山穷水尽也不会碰见人生如此大的难题。

残忍活埋儿子动机是为了救母亲,指导他极端行为的思想是”儿可再有而母不可复得”。郭巨令人发指戕害儿子,难道信心十足一定“儿可再有”吗?举凡成年人都知道怀孕其实就是个意外事件,古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分娩风险高,夭折率不低,说不定因此绝后。

若是孝敬了母亲而断了后代,孟夫子又早有“规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到底是孝子的典范榜样还是最大的忤逆?有人能够回答这道千古难题吗?放到今天,郭巨的行为是丧尽天犯罪还是美名远扬的孝举?

近日心血来潮在网上搜阅孟子,看罢后又“不请自来”推送了一篇“郭巨埋儿”的文章,也点进去看了……

时下大数据网络媒体可比诸葛孔明还“能掐会算”,它洞察你的心思,研究你的思想,再综合运算分析,非同寻常的“善解人意”,“投其所好”地给读者层出不穷推送自以为你求之不得的内容。

读完古代的两则经典小故事,已让我替古人担忧而坐立不安。本来是个凉风习习的好天气,非要无事生非去上网,请君入瓮似的掉进了一个陷阱,网络媒体仿佛察觉我读后紧张与焦虑无力自拔的心情一样,它非但没有适可而止或献上一策帮助受困者解脱,反而火上浇油推送了一条更有味道又有头无尾的“猛料”。

当今的网络包罗万象,它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烂熟于心,就算是皇帝钦点的头名状元也会自愧弗如,也会服得五体投地,就别遑论我这号粗通文墨不过七窍才通一窍的人了。

这次网络媒体煞费苦心为读者推送的内容来了一个华丽“穿越”。它干净利落越过春秋战国,撇下东汉郭巨,直接奔袭到当代。

感其用心良苦,我不知该不该受宠若惊。

“猛料”不知道是不是凭空杜撰,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一对夫妻,婚后多年不育。在“绝后”的重大危机下,长期寻医问药又求神拜佛,没想到心诚则灵,两口子四五十岁苍天开眼送来了意外惊喜。

老婆突然“有喜”了,头发花白一半的老公欣喜若狂。医院检查,关怀备至呵护着。九月怀胎,十月临盆,预产期还有一个星医院。

即将知天命之年的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了血崩,随着殷红的鲜血喷泉似的汹涌而出,脸色惨白如纸的产妇很快就量不出血压了。院方虽经过全力抢救,待产孕妇还是命悬一线。

医院一般遇到这种人命关天的险情,无论从法律、道义上出发,医院治病救人的原则,都保大人舍胎儿。

但医生看见产妇年纪这么大了才生头胎,其奔五的丈夫头发都白了一大半,特别是前来迎接新生儿的亲朋好友,在手术外坐了半个走廊……

“亲友团”这样“人多势众”医院不敢自作主张,不经商量作出定夺无论死了大人还是孩子让悲愤的家属追究起来,医院背不起这口“巨锅”。

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都处在生死存亡,二选其一的千钧一发之际,年近知天命的男人被医生紧急召唤了过去,要他在分分钟之内迅速果断拿定主意……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谓“用心险恶”,存心“留白”,设下一个惆怅的悬念,他叙事到此就戛然而止,最后悲剧收场还是两全其美?不得而知成了谜。

试想这位年近半百的男人该如何抉择取舍?活在无常人间做人艰难到了极点。

如果要保住孩子,必定付出牺牲妻子生命的代价,一夜夫妻百日恩,青丝韶华初相识,相濡以沫半辈子有余,如何舍得,怎么硬得起心肠?

如果留下妻子的性命,姗姗来迟的骨血还未见上一面就化成一团了无生气的血肉。夫妻双双都这把年纪了,还有几分二胎希望?芸芸众生谁能理清,祖先的血脉延续从是哪一天开始的,生命基因记忆如此深刻,犹如是一件造化雕琢的往事,代代相传,本可无穷无尽复制……却在他手上被掐断了根脉,人生百年后,天地悠悠,前世今生,茫茫人间再无瓜葛。孟子定义,此乃三不孝中的“头名”不孝。

电影《活着》剧照镜头

《说文解字》:“世,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代表三十年。

前不久,在嵊州金庭王羲之故居的瀑布山上,高山密林掩映中,看见一座坟,坟前立一碑,斑驳的碑文依稀可辨一行字:

某某姓家族衍派五十三世子孙。

屈指一算,凜然一惊,三十年一世,墓中亡魂,在他还在世之前,世世代代已经延续十六个世纪了……

电影《活着》剧照镜头

作家余华长篇小说《活着》里有这样一个桥段,苦命的聋哑姑娘凤霞,在医院生孩子也是难产大出血,孩子活下来了。丈夫二喜和父亲福贵眼睁睁看着她死去……

-06

浙江绍兴

原创作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