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疗卫生事业阔步发展,倾力打造全民健康 [复制链接]

1#
中国白癜风专家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05-:27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陈链芳

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

年4月9日晚,市政府与浙江大医院医院的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年4月9日晚,嵊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医院医院的合作签约仪式在嵊州宾馆举行,这意味着将极大地改善嵊州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造福嵊州市及周边地区群众,是嵊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医疗卫生事业阔步发展

据了解,医院创建于年,医院,医院,也是嵊州市医院,承担着全市的医疗保健任务,是全市医疗急救、医学科研教学、传染病防治和血液中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百姓对医疗服务需求和期望的日益增长,历史把一个崭新的课题医院面前:医院该如何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此时,著名企业家、绿城集团董事长、香港丹桂基金会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先生提出,为改善嵊州人民群众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合力打造一家高起点、高水平、全国医院。

医院项目是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一项民生工程。年7月16日,新医院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年7月9日,医院成为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第一批签约单位与浙大一院签约,确医院进行全面托管。年12月20日,新医院举行主体工程落成仪式,正式挂牌“嵊州医院、浙江大医院嵊州分院”。

“一切的变化,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54岁的孙春萍是嵊州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护理部副主任。在她的记忆中,嵊州医院经历了从原先的红楼到如今专业医疗楼的变迁;医院到如今功能齐全,智能化、人性化、信息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心的就医服务,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淤积”的现状,也是拦在基层群众健康道路上的一道门槛。为扫清群众求医路上的障碍,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医院与浙大一院实现建设、管理、技术的全面牵手,医院管理的全新模式,更是对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战略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

“双下沉、两提升”的“嵊州模式”

去年5月,数字医院浙东肺部肿瘤诊治中心成立,已接诊数百位病人,MDT也开展了50余例,收治住院病人近百例,本来要转往杭州、上海的病人,最终留下来手术的也有几十例了,大大节约了就诊时间和成本。中心还开展了早期肺结节筛查,更利于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除了要把资源、技术带下来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嵊州的一些年轻医生带出来。”肺部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沈洁表示,她会一直坚持着当初“双下沉”的使命,做好“传、帮、带”,让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将技术本土化,才是真正的落地生根,才能真正地惠及老百姓。

近几年来,嵊州医院设立上级名医工作站6个,新成立了浙大一院浙东肿瘤诊治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医院医院建立学科托管协作,设立名医工作站5个;市妇保院设立了黄荷凤院士工作站。而今年,医院服务能力与规模,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布局和数量,组建2个医共体,分别为嵊州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医共体、嵊州医院医共体。到4月底,两家医共体21个成员单位均已挂牌完毕。

同时,嵊州市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了以诊间结算为主的多途径智慧体系建设,以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路、就近跑、不跑路”为目标,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便民举措,全力完成“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急救更快速、配药更方便、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转诊更顺畅、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十方面改革任务。

去年,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共派遣专家多人次到嵊州市受援单位开展工作,接诊患者0多人次;医院、外市单位共派遣专家多人次,到基层为多位患者接诊。

现在,“好医生越来越多”“在家门口看名医”是普遍的感受,连镇级卫生院也会出现杭州、医院专家的身影。这就是嵊州市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带来的显著成效,一张医疗资源脉络图渐渐清晰,“双下沉、两提升”的升级版“嵊州模式”已初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