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丽乡村,有法可依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 [复制链接]

1#

根据绍兴日报的报道:

棠棣村旧貌换新颜,得益于详实的村庄规划方案。

乡愁可依,依的是青山绿水、乡村和静、民风淳朴、与人为善,而这一切的获得,需要法规保障。

4月29日,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了《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这是我省设区市首部有关村庄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自此,村庄规划建设在绍兴进入法制化的探索轨道。

一个议案

去年绍兴两会期间,市人大收到2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一份议案《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柯桥区规划设计院院长施明朗是执笔人,其他21位代表联名附议。

之所以会写这一议案,在施明朗看来是工作使然。他所在的规划设计院经常为柯桥区的村庄做规划,对此深有感触。尽管村庄规划已经做了几轮,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脏乱差”“乱搭建”等状况,有的还比较突出;村庄规划质量不高,村庄建设缺乏设计,整体环境风貌质量不高,离整体美、全域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他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多头,主体不突出。目前全市位于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保留村庄形态的村约多个,规划建设管理由农办、建设、规划、国土、旅游等部门分头负责,农办主要负责新农村创建行动,其他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分别履行行政管理,但没有一个综合行政管理部门,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不突出。存在管理力量和经费不足以及村民自治能力不强的问题,造成村庄建设质量不高,违建时有发生。

村庄规划编制不规范。我市村庄规划已实现全覆盖,确定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但是村庄规划编制范围不明、编制期限不规范;牵头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的有很多口子,农办、建设、规划部门以及各乡镇,各自编制的目的和重点也不尽相同;村民参与度不高,有的村民不知晓,规划落地难。

村民建房基准不一。目前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村庄建房标准,但各地不仅相同,如柯桥区、诸暨市按3人以下和3人以上两种户型规定宅基面积标准,嵊州市、新昌县不分户型,设高限规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对建筑高度还有规定10.5米、11米、11.5米、12米的。

空心村治理难。大部分村庄因老村内道路交通不畅、停车难和四邻关系难协商等问题,村民首先选择在交通条件好的老村外边建新房,村庄建设向外蔓延,从而造成老村的空心化,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空心村是村庄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有待立法解决。如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探索建立宅基地流转机制、以治理空心村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等,都需立法推进解决。

施明朗认为,要解决我市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加快制定《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统筹我市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可以从立法范围、原则、管理体制、村庄规划编制、村庄建设审批、村民建房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定,形成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依据。”施明朗说。

 一部法规

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又要经历那些呢?

“去年两会闭幕后,条例制定工作加速推进,立法调研、法规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各类座谈会和论证会20余场,当面听取意见的人数达余人次,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函余份,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余条。法工委、司法局和自然资源局相关同志对这些意见进行了逐项研究,先后进行了三轮集中讨论修改,历时达32天。”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制处副处长王红良说。

意见主要体现在哪里呢?王红良谈到:一些代表认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涉及面太广,条例草案应当进一步聚焦立法重点。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一意见,将条例草案内容集中于村庄规划和建设,名称也从最初《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调整为《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体例结构亦作相应调整。另外,关于条例适用范围,有不少代表认为条例草案适用范围中城市、镇建设用地范围这一提法不够精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最新精神和代表意见将原来的城市、镇建设用地范围改为城镇开发边界。“现在绍兴地区很多村子都面临拆迁,纳入城市范畴,在这一过程中,再对村庄进行规划,就不太有必要了。”王红良说。此外,在保障实施和法律责任方面,《条例》听取各方意见,进行了相应细化。据了解,《条例》共7章41条。

王红良告诉记者,打造美丽乡村,关键在于落实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对于农村生活有更高的品质追求。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现在每次回农村,都能够感觉到农村风貌的变化,文化礼堂、家宴中心、公共停车场、灯光球场、健身器械等,这些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满足了村民文化娱乐休闲的需求,让不少人感觉到,在农村生活比在城市更加惬意。”王红良说,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五星3A”村创建等活动,农村建设秩序、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柯桥区涌现出漓渚镇棠棣村、王坛镇东村、齐贤街道光明居等一批美丽乡村典型。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固化,明确今后工作方向,这也正是条例制定的意义所在。

一个标本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这是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自题的小诗,很好地诠释了棠棣风貌。沿着整洁的乡村公路进入棠棣村,满目盈绿,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忍不住拿出相机拍摄。

棠棣村村委楼,回形的建筑结构,古色古香。记者进门,便被满墙的荣誉吸引。“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诸多国家级荣誉,让人惊讶。此外,棠棣还是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

这个曾经偏远乡村如今成为明星村庄,秘诀在哪里?在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看来,这和详实的村庄规划方案是分不开的。一本厚厚的《柯桥区漓渚镇棠棣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成为了棠棣村庄建设的利器。“我们村虽然后续又进行过几次规划设计,但是都是在这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棠棣村村委委员徐伟凤补充说。

“你看这里的幻彩灯,一到晚上非常漂亮;你看这是庙池,改造后多了很多江南的古典味;这条是兰泽路,以前是破败的山路,很难走,现在经过改造,铺上柏油,路的两边点缀诸多小品,美不美?晚上来这里散步的人很多。”徐伟凤如数家珍,满是自豪。“画乡漓渚”国际级田园综合体、兰花种植园,这些具有棠棣特色的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缤纷呈现。棠棣乡村振兴实训基地,餐饮、会议、住宿一体化的配置,又让棠棣村成为了绍兴市又一个疗养胜地。

棠棣属于半山区山村,全村户,人少地多,自然环境优越,有着良好的建设条件。“在规划的时候,基本是遵从村庄的原始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不搞大拆大建。”在徐伟凤看来,村庄能有现在的风貌,和村民的大力拥护是分不开的。

育兰起家的棠棣人,牢记“人勤春早”的精神,在别人还在过春节的时候,棠棣人已劳作于山林或奔赴全国各地。行进间,记者看到多户村民家门口挂着格言。“福向俭从求,德从勤中来”体现了棠棣人富不忘本的美德。“村庄美了,人们的生活好了,精神状态和内在修养也提升了。”徐伟凤说。

除了棠棣村,“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新昌县南明街道班竹村,如今俨然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景点。背依天姥山,风景秀丽,司马悔桥、谢公古道等遗存,让人思绪跨越千年,这里还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几年前,班竹村党支部书记章必才冒出把村庄打造成景区的念想,鼓励村民入股,经过一系列规划,原本落后贫困的山村蝶变成为美丽乡村,游客纷至沓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