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三角与大湾区纺织产业协作模式嬗变南方 [复制链接]

1#

南方网讯冬至的浙江绍兴,下午5时便已天黑。在这个全球最大轻纺产品集散中心里,驾车穿梭半小时,上游化纤、中游织造染整、下游服装家纺等20余家企业招牌接踵而至,10多个招牌亮着灯,年底旺季,企业正在加班加点。

这里的6万余家纺织企业,每年生产亿米印染布、63亿双袜子。年7月,绍兴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纺织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12月,绍兴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现代纺织产业链共同体”,计划5年内建成亿元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浙江绍兴及背后联动的长三角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引领全国,其经验或有助于广东纺织产业探寻升级之道。

5场革命引领绍兴纺织突围

外向型模式乏力是各纺织大省通病,近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更让广东纺织产业压力陡增。

“绍兴纺织经过5场革命,实现发展模式突围,可供广东参考。”绍兴纺织产业协会秘书长张云珑说。

绍兴上世纪80年代通过化纤革命承接国外产业转移,90年代靠体制革命畅通产销渠道,新世纪初由外贸革命扩大出口,3场革命奠定改革突围的基因。这三个阶段,广东纺织产业经历相似。

但此后,绍兴设备、市场2场革命对纺织外向型模式“动刀”更快更深,推动总量和增速两个不降反升,企业参与度和协同性之高为广东少见。

——设备革命以“早、狠、准”的特点推动产值不降反升。

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典型,记者走进厂区,没有滚滚浓烟,只有蓝天和蓝天下L型排列、整洁的浅蓝色大楼,现场已看不出传统印染厂模样。公司董事长傅双利看好设备革命,在越城区老印染厂关停搬迁之际,投资12亿元,引进日本、意大利先进设备,在柯桥区新厂建起占地亩的智能工厂。

“早”体现在绍兴在环保要求较宽松的年,便强力关停整合迎丰科技等印染企业。全市印染企业都向占绍兴纺织产值七成的柯桥区搬迁,但该区印染企业数却从家降至家。

“狠”是指迎丰科技等企业在政策支持下“裂变+升级”式搬迁,在应对搬迁带来生产停滞和成本上涨的同时,再额外拿出一笔钱,在新厂区或旧址按高标准新建智能产业园,一次搬迁带动两地蜕变。

“准”则是钱花在“刀刃”上,政企近年约50亿元“轻量化”技改投入下,完成了包括10万余台织机80%进口、24家印染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目标在内的系统性升级。

现在,低端产能外流了,先进产能却进来了,虽然企业少了,但柯桥区印染业年1至10月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1%。

——市场革命以“紧、灵、新”的特点推动增加值不降反升。

市场革命由绍兴中国轻纺城引领,从米地摊经济,发展成世界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记者走进往日最繁华的东市场,一楼难见采购商,一家名叫“纤朵”的仿真丝布料商铺里,店员周俞希正在空闲中给自己化妆。“客流不多,但有信心。”她说,产品销售网络和链条正常运转。

“紧”是指周俞希的信心来自绍兴坚持维护的一条紧密耦合、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其以轻纺城为核心,上游覆盖柯桥、上虞的化纤、棉纱原料生产,中游依托柯桥蓝印小镇印染,下游延伸诸暨袜业、嵊州领带、余杭家纺、宁波西装、嘉兴毛衫、湖州童装等,一直紧密联动。

“灵”便是说轻纺城虽为全球1/4纺织面料交易地,但一贯重视发展城内家国内纺织贸易公司。外国采购商来得少了,外销也能立刻灵活变内销。

“新”代表绍兴纺织产业链将继续升级,对标巴黎、米兰、京都,打造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集群共治”新模式,从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制造转型。

最终,年上半年外需大降之际,占比过半的纺织产业却带动绍兴五大产业规上增加值不降反升3个百分点,达.6亿元。

“断臂式”转型追赶消费升级

针对消费升级需求未满足的挑战,广东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规划计划做大品牌、提升品质、丰富品种。

如果把视野放宽到整个长三角,江苏常熟波司登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的转型经验,亦值得粤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