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负债215亿前地产一哥站在崩溃边 [复制链接]

1#

来源:凤凰网房产杭州站

三道红线之下,行业游戏规则发生变化,过去高歌猛进的房企如今不少却如履薄冰,蓝光便是其中之一。

蓝光发展是四川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从百亿到破千亿,蓝光仅用了4年时间,而从千亿新贵到跌落神坛、资金链多次暴雷,却不过两年的光景。

9月30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回复上交所关于半年报的监管工作函。公告披露,截止9月24日,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约.07亿元,公司重大诉讼涉案金额累计约.36亿元。

两个月前,蓝光公布的截至7月8日公司债务本息合计为24.84亿元,彼时公司的可用资金只有2.07亿元,而今看来,更是杯水车薪。

债务问题越来越大,今年以来蓝光的股票已跌去近6成,尽管断臂求生卖卖卖,未来的蓝光,依旧是迷途。

01

在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里,涌现一批商业传奇人物、知名企业家。

在蓝光,这个人是杨铿。

20世纪90年代,30多岁的杨铿,原本是汽配厂老板,乘着改革东风房地产的兴起,创办了蓝光发展的前身“成都兰光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开启房地产之路。

历经数年的发展,蓝光在西南地区颇有名气,曾连续7年拿下成都楼市销冠,被称为四川地产“一哥”。

随着公司体量增大,蓝光开始寻求上市之路,年,蓝光成功借壳迪康药业上市,迎来新的征途。

得益于上市,蓝光依托金融市场,开始加大杠杆、扩充规模,向全国布局地产开发项目。也是在年,蓝光成功站入百亿房企行列,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年,蓝光的销售额上升至.1亿元;年,杨铿提出了冲刺千亿销售额计划,年和年销售额分别快速增长至亿元、.39亿元。

年,蓝光销售额首次破千亿,达到.37亿元,正式加入“千亿俱乐部”。

仅仅用了4年时间,蓝光就走完了一些头部房企需要5、6年时间走完的路。

而加速扩张的背后,高负债、高杠杆的攻城略地,埋下了重重危机。

02

年,受疫情影响,蓝光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挫,屡次传出债务危机,但都被辟谣压下。然而,在广东佛山里水项目中,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的摩擦,却成了压倒蓝光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许连杨铿都意外,引爆蓝光危机的导火索,会是与其合作近10年的平安集团。

因就佛山项目的还款时间未能达成一致,蓝光上了平安银行的黑名单。这一举动引发媒体的大量报道,引起诸多资方的警觉,触发多米若骨牌效应,蓝光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蓝光的自救相比某些房企,其实十分果决。

年7月,蓝光将迪康药业出售,换来9亿元资金。今年年初,杨铿把优质资产蓝光嘉宝服务卖给了碧桂园,回笼48.47亿元资金。今年5月底,公司的诸多项目也不断被摆到了台面上出售。

但这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尽管蓝光一边努力“套现”,但依旧面临着大量的债务到期。从7月初到9月底,据蓝光发布的债务逾期情况公告显示,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一路走高,从45.44亿元到.07亿元,呈爆发式增长。

一边甩卖项目,一边是各大机构对蓝光下调信用评级,对其偿债能力提出质疑,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内部也反生了巨大动荡。多个高官请辞,杨铿也辞去董事长职务,将重担交付给了其26岁的次子杨武。

9月30日晚,蓝光发展发布的公告称,目前已成立债务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组,正全面梳理资产和负债情况,搭建重组模型,就不同类型存量债务问题制定针对性化解方案,并争取在年内就债务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03

蓝光的路,接下来必然非坦途,一个“新星”的陨落,最直接的危害便是对普通“砂砾”的巨大冲击。

在各论坛平台,或多或少都能见到这样的提问:买了蓝光期房,会不会烂尾?据有关报道,蓝光多个城市的项目已出现停工,购房者能否安然拿到房子成了未知数。

蓝光,于杭州购房者有点陌生,几乎很少看到其开发的项目。但其实,早在年蓝光便已“悄然”进入了杭州市场。

年6月,蓝光地产通过收购方式取得的萧山浦阳两宗低密度地块,实现“曲线入杭”。公开资料显示,地块所在的龙盈庄园风情住宅区,原为浦阳镇五大招商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亩,计划总建设面积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不过拿到该项目没多久,蓝光便与卓越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就多个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浦阳项目便是其中之一,且卓越占股70%。自此之后,该项目至今都未有实质性的新消息。

除了浦阳项目,在杭州蓝光也是偶现身影,像金辉蓝光·星奕云著、天阳蓝光蔚蓝、雍澜府都有参与其中。这几个项目早已售罄且均交付,蓝光的危机并不会波及于此。

尽管杭州的购房者可以免于担忧,但在浙江区域,蓝光已布下不少项目,台州、东阳、嵊州、桐乡、诸暨等三四线城市蓝光都有涉足,浙江区域蓝光尤为倚重宁波这个城市,开发了多个项目。

据悉,蓝光在宁波有较大剩余货值的项目主要是高桥的月映澜堂以及奉化的月映华章项目,前者成功“卖身”万科,后者改姓阳光城。

其实蓝光危机爆发之时,月映澜堂首开之后便爆出“秘密转卖项目跑路”的消息,业主也开始担心项目烂尾。其后转卖给万科之后,也算是给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蓝光等房企的危机,某种意义上不只是行业危机的横切面,也关乎着百姓民生。如何做好危机下的民生保障成了一道命题,我们期待企业能顺利度过艰难时刻,也希望各房企引以为戒,高杠杆、极速扩张的模式在新时代下已难以为继,企业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