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内的最大水系,名叫剡溪,被誉为嵊州市的母亲河。
剡溪上游名叫澄潭江,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海拔米的长坞尖公岭,与韩妃江、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等水系相汇为剡溪,下游在绍兴市上虞区境内称为曹娥江,汇入钱塘江,奔流向海。
剡溪从南往北穿越嵊州市全境,沿途形成了著名的剡溪九曲胜景,一曲长乐、二曲艇湖、三曲禹溪、四曲仙岩、五曲西鲍、六曲姚岙、七曲嶀浦、八曲沈家、九曲三界,美丽的风景线,历代文人墨客游访吟咏不绝,被誉为“唐诗之路”。
澄潭江与长乐江相汇后,正式称为剡溪,因此长乐江汇入剡溪的三江口,就是剡溪九曲之一曲长乐。
剡溪流出嵊州城区,与黄泽江相汇,两条水系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座水域环绕的岛屿,岛上原有竹山等村落,现在已经建设成了艇湖城市公园。
剡溪汇聚黄泽江之水,水面开阔,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即为剡溪九曲之二曲艇湖。
二曲艇湖下游相邻三曲禹溪,嵊州市剡湖街道禹溪村,与嵊州市浦口街道屠家埠村隔水相望,扼守嶀嵊峡谷之谷口,剡溪流经禹溪村,就进入峡谷之中了。
三曲禹溪,即为剡溪流经禹溪村与屠家埠村相望的谷口段。
三曲禹溪西岸,源出崇仁镇馒头山的沙园江,流经碑山村、沙园村、禹溪村,于浦口汇入剡溪。
三曲禹溪东岸,源出四明山猢狲洞的四明江,亦名新涧溪,经浦口,在屠家埠村汇入剡溪。
四明江、沙园江与剡溪三水相汇,因此三曲禹溪也有称为三聚潭。
禹溪之名,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禹溪原名“了溪”,溪旁有“了山”,相传大禹治水功毕于此,人们为纪念治水之功,建禹王庙,村名改为禹溪村。
传说远古时期的洪荒年代,嵊州北边的嶀山和嵊山相连,现在的嵊州和新昌的谷地平原曾经是一个大湖,大禹率民众劈开嶀嵊二山,“禹凿了溪”,湖水入海,嵊新平原终于变成了连绵沃野,“人方宅土”,成就了现在的嵊州市和新昌县。
宋代王十朋曾写过一首《余粮山》诗,大禹治水始于壶口,终于了溪。
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
余粮散幽谷,归去锡元圭。
禹溪一带出产的“禹余粮”,其实是一种化石。
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后留下的余粮,化作了矿石,石磊磊如拳,碎之,内有赤糁,名禹余粮,或称余粮石,当地人则俗称为“石馒头”。
南朝梁代任昉在《述异记》载:“今药中有禹余粮者,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粮于江中,生为药也。”
宋人高似孙《剡录》述:“禹治水止于此。山中产药,称禹余粮,盖余食所化。”
嘉泰《会稽志》云:“了山……南有余粮岭,其地产禹余粮。”
“石馒头”禹余粮,石质外壳略带黄褐色,褶皱形似山核桃,有的似石球,里面是金黄色或纯白色的泥团,摇之作响,可研成粉末,“石内函砂如馅,随人意劈开,呼麻类麻,呼菽类菽”。
砸碎后,内物是黄色的泥状粉末,地质学命名为“结核”,外壳为二氧化铁,内核为黄圵或硅藻土,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后,再经地下水解汇集而成。
李时珍《本草纲目》矿物药石部记载:“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延年不老。”
禹溪村人受禹余粮“石馒头”启发,形成了地方小吃“小笼包”,部分村民以此为生,以小笼包绝活闯荡天下,创造了全村致富的经济神话。
今日之富裕,推及禹功也!
现代建设日新月异,常台高速公路及其嵊州互通出入口、国道京岚线、嵊州大道,都从禹溪村通过,原来的自然风貌已经被大量改变。
特别是修建高速公路时,了山被削平,挖掘过程中,掘出了数以千计的“禹余粮”石馒头和数百计的恐龙蛋。
千万年前的世界模样,都藏在岩层中的化石中。
岁月变迁不止,剡溪奔流不息。
剡溪流出三曲禹溪,进入嶀嵊峡谷,就是典型的峡谷风光。
九曲剡溪出峡谷,入上虞,奔东海。
剡溪九曲系列:
一曲长乐:剡溪九曲: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二曲艇湖:剡溪二曲艇湖,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四曲至九曲,陆续分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