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山秀水耀剡城和谐共存谱新篇嵊州市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嵊州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境内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黄泽江等四大水系汇合于剡溪,多条支流星罗棋布、纵横交织,形成了自然优美、旖旎迷人的江南水乡风貌。

近年来,嵊州市一直把“五水共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河湖清淤、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创建等措施,治出了秀水美景,提升了生活品质,增强了发展后劲。与此同时,“碧水联盟”“跨界河长”等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治水行动,形成全民参与治水、联动治水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吹响全民治水集结号。

小乌溪江。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也是绍兴第一大河曹娥江的上游段。河道蜿蜒曲折,沿岸风光秀美。嵊州因水而美,却也曾因水而困,由于嵊州四周山川高逾千米,源短流急,历来下泄不畅,饱受洪水侵袭。

如何下好“水利”这枚棋子,盘活城市发展这盘大棋,不仅是当地在治水中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更是彰显嵊州水文化的一道附加题。年,嵊州启动实施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而艇湖城市公园、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三大民生工程尤为百姓称道。

“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

艇湖城市公园位于剡溪下游,澄潭江、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四江汇聚于此,形成实质上的滞洪区。年,嵊州投资15亿元开始规划建设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项目,其中13亿元用于滞洪区改造,2亿元用于景观提升工程。通过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开挖库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库容达到万立方米,调节库容万立方米,增加18米高程以下库容万立方米,同时通过新建加固堤防、堵坝、水闸等设施,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去年9月28日,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艇湖城市公园正式开园,其中水域面积约为杭州西湖的一半,成为嵊州最大的综合性市民公园。

“大水窠”变身“生态湖”,砂石厂成为生态公园,这样的案例在嵊州还有很多。

年,嵊州启动建设“诗画剡溪”项目,依托剡溪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了“风开湖山”“清风诗韵”“溪行花海”等精品节点,途经三界镇、仙岩镇、剡湖街道、浦口街道,实现了水利、旅游、景观、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功能融合。

艇湖城市公园。

“以前,这里钓上来的鱼有股柴油味。现在整治之后,鱼的滋味美着呢,这都托了项目建设的福。”今年78岁的三界镇嶀浦村村民王幼走感慨。项目启动后,嶀浦村附近的挖砂场、制砖厂等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相继被关停整治,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修建的清风诗韵、嶀浦望月、谢灵运垂钓处、太白井等特色景观,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

水在城中,城因水兴。城南新区作为嵊新融合发展的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在开发建设中尤其注重以水为魂的理念。而“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的建设,不仅承担了城南防洪和生态廊道的功能,又与城市建设、市政道路等紧密结合,是“水”与“城”融为一体的佳作。

“水”带给嵊州的变化不言而喻。近年来,嵊州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水兴城、以水化文、以水促旅,全面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景观带等建设,把各类山水文化资源连点成线、串线成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并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打造“三生有幸”美丽嵊州升级版。目前,嵊州已拥有省级美丽河湖4条,绍兴市级美丽河湖7条。

跋山涉水解水困引来甘泉润万家

年以来,嵊州市启动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相继出台《嵊州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嵊州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总投资3.5亿元,依据各乡镇不同的饮水设施现状以及自然条件,量身定制提标达标工程方案,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激活闲置水库、建设联村水厂和单村水厂等方式,解决全市2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全覆盖。

甘霖镇长安村村民倪力沁家里接着3个水龙头,最早安装的已经有16个年头,早已锈迹斑斑,它连接着甘霖镇上的一个水厂,可该水厂离村较远,水压不够,平时基本供不上水。

7年,村民们自筹资金,在村边一处山塘建了一个蓄水池,各家各户便接上了第二个水龙头,但由于没有处理设施,流出的水经常浑浊不堪。而刚装上的第三个水龙头出来的水,则来自离村不远的凤凰窠水库。去年,嵊州市利用闲置的凤凰窠水库资源,新建水厂,重新铺设供水管网,不仅解决了长安村村民的饮用水问题,还将水送进了周边8个村的村民家中,至此,9个村1.5万村民都喝上了放心水。

能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离不开嵊州的一帮“供水人”。仙岩镇西鲍村的拦水堰位于深山处,施工人员需要穿过蜿蜒的山路,肩挑50多公斤的施工材料徒步前行。嵊州市水联管道承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求新林回忆,该拦水堰工程原本没有路,是靠施工人员将荆棘丛劈开后整修出林间小道。前路不通时,他们就利用现场的木头搭起梯子,建起索道运输材料。谷来镇吕岙村拦水堰建设工程同样建在深山处,由于地势高,施工人员需采用人、驴分批运输的方式,过程十分困难,连一包水泥也要分两次运输,需耗时45分钟左右,比一个普通拦水堰的施工量要多出六七倍。

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充足的水源保障是“基石”。嵊州着眼“开源、整合”四字做好文章:通过建设一批自来水厂、蓄水池等水源工程的方式,增加了有效水源;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

“我们出资1.8亿元,收购了15个乡镇水厂,全市供水由水投集团统一管理,解决了‘一村一价’‘水质不稳’等问题,既降低了农村居民用水成本,又提高了供水质量。”嵊州市水务投资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刚毅说,今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的收官之年,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嵊州让更多农村百姓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向水而兴再扬帆漾漾清波有新态

在嵊州市石璜镇石璜江的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该工程于年启动,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沿江美化、绿化、亮化等建设,通过对两岸堤坝的加固和提升,河段防洪标准已达10年一遇,预计今年底完工。

近年来,嵊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生态生产生活,把“山、水、林、田”有机融合到小流域治理全过程。

嵊州先后共投入25.5亿元,完善50年一遇防洪能力堤防36.85公里、20年一遇及以下防洪能力堤防.48公里。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余水滞纳”的策略,形成主城区、开发区浦口区域及黄泽区域等三大封闭防洪圈。全面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新建湛头滞洪区和澄潭江、新四明江17公里堤防,改建长乐江、黄泽江、崇仁江、石璜江、范洋江、郯城江、小舜江等60公里堤防,为两岸镇村构筑了高标准安全堤坝。在去年迎击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中,湛头滞洪区迎纳洪水万立方米,高排渠排泄水量万立方米、新四明江汇流洪水万立方米,“泄、滞、排”组合拳高效发挥确保了浦口区域和嵊州城北开发区等地群众安全。

正是在防洪标准进一步提升下,嵊州的山水林城融合建设效果显著。在水土保持方面,嵊州实施四都江、小柏江、通源江、上庄、汉溪、劳玉山、鱼岩头、新岩、济渡等小流域水保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1.26平方公里。

同时,嵊州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服务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建设黄泽镇明山茶场喷灌、长乐镇高效节水一期等节水灌溉面积近18万亩,改造防渗灌排渠道.1公里,新建和改建农水泵站31座,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1.3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升至0.,使原先靠天吃饭的“自然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香饽饽”。

如今,嵊州已基本形成“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农田林网化”的城市乡村统筹、山水路田一体、防护功能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嵊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7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4平方米,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在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成了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生态平衡。

统筹施展撰文张峰

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来源:嵊州新闻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