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摆摊不收费,工厂招工要靠抢hellip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吃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5.html

社区网友发帖:

西白山恋人:看头条说现在的商场越来越冷清了,那么我也来说说嵊州这些年的变化。

初来嵊州,我落脚在了三江城,那时的四海路是一条热闹的街,当然只有北城门到塑像一段,街上摆满了各式摊位,那时还不要摊位费,每天城管来收十块钱。

早晨叫醒我的是那个修煤气灶,电饭煲……至于为什么这么热闹,到不是买东西的人多,而是当时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就是逛街,哪里热闹去哪儿,不管在哪儿,人流都多过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是商业繁华的标志,当然任何一条街都比不上一次交流,那真是人挤人的存在。

后来车多起来了,但也仅限于城区,那时的街道没有红绿灯,交通安全基本靠人让车,听到一声急促的喇叭,众人纷纷避让,遇到脾气不好的司机会骂人“寻死啊”,当然也有脾气不好的行人行人骂司机去投胎。

这种情况像我们西乡出了西站就没有了,因为路上的人还没车多,车以摩托车居多,就算有人,也是等车的,因为以前哪里热闹就去哪里玩,所以知道的地方不多,只知道三江城,北直街,东圃,其他地方只能从同事的嘴里听到,而且大多数人不知道在哪,哪怕离的很近。

后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车开始多起来了,道路也开始拥堵了,但嵊州的城市建设还是一成不变,直到招商引资的出现,领带园区,经济开发区成立,随着找工作,我知道的地方也多了起来,找工作也不再是难事。

老板也变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得开始抢人啦,为了缓解这一现象,许多大企业纷纷去外地招工,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进入嵊州,嵊州也逐渐被外熟知,有的大厂甚至专车接送来回,那时的人虽然没有车,房子是租房,但钱包还是鼓的。

本地人以吃饭店饭为荣,认为在家做饭的只有外地人,厂里蒸饭的人也不多,而且基本以老年人为主,那时候谈恋爱主要靠的就是请姑娘吃饭。

后来出台了学区房,这下老百姓不淡定了,为了让孩子有书读,读好学校,多年的存款一下子掏出来买房了,多数人为此还欠了债,房地产开始在嵊州崛起,工资基本用来还房贷了,消费能力就下降了。

以前吧,挣多挣少无所谓,但现在开始担心下个月贷款能不能还上了,很多人为此频繁跳槽,厂里也流行起了蒸饭,吃的,穿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潇洒了,随着工业形式越来越好,这点担忧慢慢没了。

商业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形式越来越好了,有的开始弃工从商,路边的摊贩也越来越多,老百姓买东西也不在东奔西跑了,就近找摊位就行,生活条件好了,买车的人也就多起来了,这车一多,路边摊就变成了妨碍交通,最终还是被取缔了。

但随之换来的是商铺租金越来越高,租金高了东西就得涨价,于是钱越来越不经花了,房价越来越高,但这工资好像涨不上去了,有的还走起了下坡,房价越高,愿意投资房地产的人就越多,但他们忽略了务工人员越来越少了。

随着近几年的拆迁,嵊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发展的都是清一色的房地产,原本一个名字都没听到过的地方,也因为房地产逐渐被人熟知,虽然房地产因质量问题频频曝光,但现在姑娘和丈母娘的口头禅还是有房吗,有车吗,有存款吗,父母有退休金吗,但现状确是多数有房有车的有房贷车贷,年轻人进入负债,啃老时代,风光靓丽的背后,却有说不尽的心酸。

精彩内容

人间天堂:文笔好古

wx~:以前是很热闹的

愤怒的大鸟x:浙江除了杭州、几乎没有一个城市外地人口增加的、都是大幅度流失外来人口

▼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