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三角种粮的三界种粮大队吃下发展定 [复制链接]

1#

在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有一支种粮大*,叫“三界种粮大队”,他们从80年代开始就“外拓种粮”种到了长三角,上海、苏州、宁波、杭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流下了他们的汗水,也实现了从“小家富”到带动“大家富”的转变。

始于80年代的“外拓种粮”:目前年产粮食达38.3万吨

嵊州市三界镇素有“嵊北粮仓之称”,农民种植水平高且有种粮情结。三界镇农户外出种粮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左右上海崇明的国有农场因缺劳动力插秧到三界招季节工,原三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技术人员郑月康、苏寿康等人带三界镇插秧能手去插秧,并从插秧服务扩大到肥水管理及收割等服务,年左右开始承包种粮。随着上海等地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其周边弃耕抛荒的水田越来越多,三界种粮队伍逐步扩大,“走出去种粮”成为嵊州市三界镇农民的一条致富路,也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农业产业。

据年年底不完全统计,目前嵊州市三界镇共有外出种粮大户多户,从业人员多人,占全镇户籍人口的11%。承包面积达40.5万亩,相当于7个三界镇的水田面积,年粮食播种面积70.5万亩以上,年生产粮食38.3万吨,实现总产值10.25亿元(不含*府补贴)。承包面积最大的是友谊村的陈月中,承包面积达多亩,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多亩;亩至0亩的大户20户,承包面积共亩;亩至亩的大户26户,承包面积共亩;其余大户承包在亩至亩,亩至亩最为普遍。

从“小家”到“大家”:“三界种粮大队”谋“共富”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帮大家想办法解决”。早在年2月10日,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嵊州市外出种粮大户座谈会在嵊州市三界镇*府举行,嵊州市副市长宁春简单的开场白,让与会的15位在长三角地区承包水田的三界镇种粮大户备感温暖。

宁春希望大家要拿出种田的力气来说,不要客气,这个座谈会就是为三界种粮大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有事找娘家。”宁春说。

“我外出承包水田30年,今天第一次在家乡参加这个会,特别开心。”陈月中是嵊州外出包田最多的种粮大户,到年底,他在上海金山和浙江嘉兴承包的田地面积达多亩,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多亩。陈月中说,年第一次在嘉兴承包种植亩小麦,资金压力很大,幸亏嵊州当地的银行为他办理了万元贷款,嵊州当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则将农机服务送到田头,帮助他首次种植小麦就获得大丰收。年,他又在金山新增小麦播种面积0亩,希望能继续得到支持。

“还是嵊州老家好。”据介绍,目前已有多户外出包田户得到了嵊州本地银行的贷款支持,总贷款额1.5亿元。年1月26日至2月9日,该银行三界支行存款达2亿元,大部分是种粮大户春节回家后存入的。年支行存款规模达到29亿元,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存款来自于外出承包户。年,该银行特别设置了“农机贷”、“小上海”支行等,专门为外出种粮大户服务,贷款也从原来的以春备耕为主延长到一年四季。

会上,嵊州市有关部门也纷纷为种粮大户们支招。嵊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储开江说,嵊州有省级“看禾选种基地”,每年有多个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将专门开设区域,优先为外出种粮大户供应优质种子,并上门提供农技服务。嵊州三碗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强表示,公司将在粮食加工、烘干、运输等服务上做到随叫随到,确保种粮大户粮食颗粒归仓。浙江齐蓝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吕方达也表示,将派出律师团队,为外出种粮大户在土地经营、承包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让这些种粮大户吃下了定心丸。

当日,“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协会成立,15位承包面积亩以上的外出种粮大户第一批入会。同时入会的还有粮食生产、农机、金融、保险等部门,以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进一步擦亮“三界种粮大队”金名片。

宁春表示,要鼓励农民继续“走出去”创事业,把“三界种粮大队”发扬光大;同时,要通过搭建平台抱团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开展点单式培训、转变*府职能提供“娘家”服务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外地种粮种得安心、放心、省心。

此外,嵊州于年启动了万亩优质稻米订单粮基地建设,年5月,嵊州市万亩订单粮基地正式签约并同期成立了三界镇粮食产业联盟,将“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上游农资供应、中间社会化服务业、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企业和*府三方共赢。

*府引导:擦亮“三界种粮大队”金字招牌

嵊州市主要领导介绍,当下,嵊州市正着力推广“三界种粮大队”品牌,发展种粮产业,这是稳定粮食产量、粮食面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重要路径。发展壮大种粮队伍,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发展壮大种粮队伍是稳定粮食面积的需要、发展壮大种粮队伍是稳定粮食产量的需要、发展壮大种粮队伍是破解“谁来种地”的需要。

近年来,嵊州市委市*府坚持“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原则,立足“省产粮大县”称号,致力于擦亮“三界种粮大队”品牌,带动更多农户保供增收。针对年、7年、年国家三次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外出种粮农户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的现象,集中调研、逐步化解了制约“三界种粮大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小、散、乱导致的市场对接不稳,品牌建设难以为继等难题:加快服务变革,培育粮食保供新模式;擦亮专业品牌,培育粮农种粮积极性;支持异地种植,培育优企、优技、优种;加大金融支持,培育专业化标准化粮农。

从镐锄镰犁到全程农机,从凭经验干活到靠数据种田,这是新机械、新设备的普及;从嵊州到杭州宁波,从浙江到苏沪到长三角,这是“三界种粮大队”的足迹,嵊州为粮食生产持续注入新动能。事实证明,耕地面积有限,技术进步无限;资源要素有限,创新潜力无限。

正是一群群像“三界种粮大队”这样的“种田人”,守住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住了大家“粮袋子”,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嵊州市主要领导表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是嵊州市委、市*府不懈努力的目标和工作重心。全方位支持服务“三界种粮大队”发展壮大,仅是当地*委*府推动共同富裕的其中一个侧面。年以来,嵊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扩中”“提低”要求,多途径立体式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长江下游水稻“看禾选种”核心示范基地扩建、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未来乡村建设等系列组合措施,向共同富裕目标努力迈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