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啊语文收官文化早餐ldquo鲍鱼之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         http://m.39.net/pf/a_4341464.html

今日值班老师:赵可欣老师(主带初一、初二年级课程)

35

啊!语文

啊!语文原来如此有趣!大家好,这里是乐学语文为你带来的文化早餐类语音节目,《啊!语文》,我是赵可欣老师。今天我将与你分享的话题是,“鲍鱼之肆”为何奇臭?鲍鱼是今天餐桌上的名贵海鲜,大家吃得心满意足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奇怪,这么好吃的美味,古人为什么说它臭呢?说鲍鱼很臭,很多人都会举《颜氏家训》中的一段话为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出自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的这本《颜氏家训》,实在是太有名了,加上这段话又流传久远,因此很多人都误以为“鲍鱼之肆”这个典故最早就出自《颜氏家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先说古今鲍鱼的不同,今天我们常吃的海鲜鲍鱼,在中国古代并不叫鲍鱼,而是叫鳆鱼。《后汉书?伏隆传》有“献鳆鱼”的记事,李贤作注,引述了三种古籍中的说法:“郭璞注《三苍》云:‘鳆似蛤,偏着石。’《广志》曰:‘鳆无鳞有壳,一面附石,细孔杂杂,或七或九。’《本草》云:‘石决明,一名鳆鱼’”。“决明”是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种子称“决明子”,有清肝明目之功效,鳆鱼之所以别称“石决明”,是因为它附着在海中的大石上,壳可入药,同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故称“石决明”,又称“千里光”,这些别名都是从功效而来。而古代的鲍鱼,则是指腌鱼。郑玄为《周礼》“鲍鱼”所作的注中解释说:“鲍者,于煏室中糗干之,出于江淮也。”“煏”是用火烘干的意思;“糗”是将米、麦等谷物炒熟后磨成的粉,充作远行的干粮;“江淮”是指江淮地区所靠近的东海,所产当然是用来腌制的海鱼,这证明这种鱼乃是海鱼。古人之所以将这种海鱼做成腌鱼,同“糗”一样,也是方便作为远行的干粮。鲍鱼既是用盐腌过的咸鱼,味道当然腥臭。还记得秦始皇死后的那幕著名场景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李斯和赵高秘不发丧,“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辒车”是用作丧车的卧车。当时刚好是暑天,为了掩盖尸体的臭味,他们就在秦始皇的车旁再放置一辆车子,上面载满了鲍鱼,“以乱其臭”,分不清到底是尸臭还是鱼腥臭。“鲍鱼之肆”的典故最早并非出自颜之推之口,远在汉代就已经成型了。据《孔子家语?六本》篇记载:“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指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赐”指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天天进步,子贡会天天退步。”“曾子曰:‘何谓也?’”为什么这样说?“子曰:‘商业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段话很好理解,不再译为白话文。孔子的意思是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而子贡则喜欢不如自己的人。前者就有如“入芝兰之室”,后者就有如“入鲍鱼之肆”。孔子最后得出结论:“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有趣的是,宋室南渡,犹以中原文化为正统,乃至将江浙口音贬斥为“鲍鱼音”。据南宋学者张端义所著《贵耳集》载:“德寿、孝宗在御时,阁门多取北人充赞喝,声雄如钟,殿陛间颇有京洛气象。自嘉定以来,多是明、台、温、越人在阁门,其声皆鲍鱼音矣。”“阁门”指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宋高宗、孝宗在位的时候,这些官员还都是从北方来的人,唱赞的时候声音洪亮;自宋宁宗以来,渐渐开始起用江浙人充任,他们的声音被称作“鲍鱼音”。这里的“鲍鱼”应该是指产自江浙、用来腌制腌鱼的海鱼,因为那时今天指称的鲍鱼仍然叫做鳆鱼。可想而知,江浙口音在北方人听来十分难懂,因此才把这种口音贬称为海鱼发出的“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声音。听到这里,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鲍鱼之肆”为何奇臭的由来了吗?这里是乐学语文为你带来的文化早餐类语音节目,《啊!语文》,我是赵可欣老师。今天是我们《啊!语文》语音节目的最后一期,马上就和大家说再见了。在新的一年里,乐学语文将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惊喜,对于未来的语音节目,你有一些怎样的期待呢?欢迎大家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