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绍兴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绍兴市地区先属越国,后属楚国。秦一统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今绍兴市地区方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会稽郡管辖。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市)。
山阴县,秦置,即今绍兴城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处会稽山之阴而得名,县城同今。后曾改名会稽县、绍兴县等,延续至今。
上虞县,秦置,即今上虞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县城同今,后曾迁至丰惠镇,建国后又迁回今址,延续至今。
诸暨县,秦置,即今诸暨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境内暨浦、诸山得名,县城同今。后曾改名为暨阳县、诸全州等,延续至今。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均属会稽郡。
剡县,西汉置,即今嵊州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今嵊州市西南,东吴时迁至今址,北宋宣和三年(年)改为嵊县,延续至今。
西晋
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均属会稽郡管辖。
东汉永建四年(年),分会稽郡北部置吴郡,同时会稽郡治迁至山阴县。从此时起,今绍兴城区便开始是地区行政中心,辖区如上图,到西晋时期无变更。
始宁县,东汉永建四年(年)析上虞县南置,县城位于今嵊州市三界镇。隋开皇九年(年)并入会稽县,未延续下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均属会稽郡管辖。
隋朝的会稽郡并不是上文的会稽郡沿袭而来,而是沿袭东扬州、吴州、越州而来,这牵扯到隋文帝时期的“废郡存州”,此处就不累述。
另外,始宁县此时已被废。
唐朝
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均属越州管辖。
越州始于隋大业元年(年)改吴州置,往上可追溯到南朝宋孝建元年(年)置的东扬州。严格来讲,这个东扬州才是今绍兴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而不是会稽郡。
此外,此时会稽县和山阴县同城而治,且均是越州治所。简单一点说,就是之前的山阴县或者会稽县分成了两个县。
北宋
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均属越州管辖。
新昌县,即今新昌县行政建制的起源,五代梁开平二年(年)析剡县东部新昌、善政等13乡置,以新昌乡为名。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元朝
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均属绍兴路管辖。
南宋绍兴元年(年)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为两浙东路治所,相当于如今的省会城市。
元至元十三年(年)改为绍兴路,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同时诸暨县元朝时改为诸暨州,类似如今的县级市。
明朝
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此时今绍兴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均属绍兴府管辖。
明朝建立后,复改绍兴路为绍兴府,诸暨州也改回诸暨县。清朝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故不累述。
再提提一个图中未标记的几个地区。便是如今的杭州萧山、宁波慈溪、宁波余姚一带。这几个地区在古代一直属于绍兴管辖,一直到建国后方分别划给了杭州和宁波,有点可惜。
民国
上图为公元年北洋政府时期。此时清朝的地级行政区划基本被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今绍兴市地区均属会稽道管辖,治所在鄞县(今宁波市区),年会稽道废。注意,之前的会稽县和山阴县已合并为绍兴县。
建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解放后,置绍兴专区。辖绍兴市(县级,年置)及绍兴、嵊县、会稽(年并入绍兴县)、萧山、新昌、上虞、诸暨等县,专员公署驻绍兴市。
不过年绍兴专区便被撤销,辖区主要划给了宁波专区,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
年恢复绍兴专区,不过只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等五县,年改置绍兴地区。
当代
随着年撤地改市,析绍兴县新置越城区,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绍兴市地区行政区划史。其地历史悠久,在秦朝时便建有三县,均延续至今。
在历史上,作为地级建制主要用过会稽和越州两个名称,再加上现在的绍兴,不知道各位读者更喜欢哪个。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行政区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