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嵊州小吃,如何叫人不痴迷 [复制链接]

1#

小吃作为一种地方美食,不仅仅是饮食文化的结晶,亦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展示。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总会津津乐道给你推荐几种特色小吃,一边请你品尝那特有的美味,一边给你讲述这种小吃的渊源和故事。于是,品尝小吃的同时,你还吃到了舌尖以外的味道,或悠久,或醇厚,或有趣,或感人。从此,那小吃就在你心里扎了根,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却总能想起它的故事和味道。

嵊州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加上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嵊州的小吃便有了颜色、有了形状、有了声音、有了味道。炸面年糕小笼包、米果春饼和大糕、糟肉醉蟹鸡子饺……数十种特色小吃排在一起,有面食、有米粉、有豆制品、有肉制品等等,品类丰富,形色多彩,精美雅致。那里不只是舌尖上的诱惑,视觉上的盛宴,那里还有嵊州的根脉、嵊州的风雅、嵊州的品性、嵊州的智慧。

吃嵊州的小吃,一定要吃出远古的传说。

世说“大禹治水,功毕了溪”,了溪即剡溪。传说,大禹在剡溪治水的时候,禹后女骄就在县北十里的甑山上蒸馒头,为大禹提供三餐所需。大禹治水毕功之后,女骄蒸制的馒头就撒落在了甑山剡水之间。万年之后,女骄蒸制馒头的工具成了石蒸笼,那些散落的馒头就成了石馒头,而那些有石蒸笼石馒头的地方,就被人们叫做了禹溪,叫做馒头山。“轻轻提,慢慢移,先吃卤水后吃皮”,咬一口嵊州小笼包,你吃出了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味道了吗?

吃嵊州的小吃,一定要吃出诗文的风雅。

晋时王羲之晚年归隐嵊州金庭,同时集聚剡县的还有谢安、许询、支遁等一批名士高僧。他们大多自北方南迁而来,出身名门,当时的时风又崇尚清雅,追求长生不老,可以想见,他们的餐桌茶桌上出现的定是精心制作的美味点心和小吃。出生在嵊州三界的谢灵运比他们略晚一些,其祖上谢玄谢安,都是历史名人。谢灵运喜欢脚踏谢公屐游山玩水,喜欢喝酒吟诗,被誉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美食美酒惹人醉,某次酒后,谢灵运说出了“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南史·谢灵运传》)这样的狂言,“才高八斗”便是由此而来。“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唐代以来,李白、杜甫等数百位诗人接踵而来,他们在剡溪两岸寻访先贤的足迹,赞叹山水的秀美,品尝此地的美食,抒发忘归的情怀。一条浩荡璀璨的唐诗之路,就这样在剡地旖旎,嵊州的饮食文化由此而充满了诗性,浸润了风雅。

吃嵊州的小吃,一定要吃出乡愁的牵挂。

每一种小吃,都有母亲的手艺,都有家乡的记忆。母亲的身影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温暖,家乡的记忆是游子心中永远的遥望,当一种熟悉的家乡小吃端来,味道中夹杂的总是浓烈的相思,淡淡的惆怅。年糕是乡人的发明,在突破大米传统制作和保存方式的同时,寓意“年年高”,祝福家人亦祝福世间祝福未来。榨面是嵊州丈母娘招待新女婿的专用,也是嵊州女子月子里的必备,一碗榨面,三分欣喜,七分爱怜。糟肉是嵊州的特产,可以糟鸡糟鸭,可以糟牛肉猪舌和猪肠,甚至可以糟鸡蛋鸭蛋,不仅那糟过的肉香味独特,就连剩下的那点糟小时候母亲也会拿来蒸胡葱,蒸出初夏最醉人的味道。糯米果也叫“得周果”,孩子满周岁了,家长便会拿着米果去分发,分出去的是米果,讨回来的是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生。细细品味,每一种嵊州的小吃里,都有着情感的记忆,文化的烙印,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想起,终难忘记。

吃嵊州的小吃,一定要吃出越剧的缠绵。

“鉴湖五月凉,越女天下白”,嵊州是越剧的故乡,越剧的那份温婉缠绵无可比拟。正如你若没有吃过嵊州的小吃,就不能自夸尝遍天下美食一样,如果你不曾来过越剧小镇,不曾来这里看过一出原汁原味的越剧折子戏,不曾在这里听竹排上的袅袅越音,那么,你就不能说自己了解越剧、喜爱越剧。小吃是嵊州的美食,越剧是嵊州的珍馐,在古朴雅致风景优美的越剧小镇,点上三五样嵊州小吃,要上一碗小镇佳酿,看廊下越女窈窕,听耳畔的笃咿呀,自然就在春风里沉醉。

嵊州小吃,美滋美味,又包容人间百味,如何叫人不痴迷?

(文中图片来自小吃协会和越剧小镇)

期待在这里遇见你我更美好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