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房产杭州站
不超过元/㎡的造价,你能相信,他们居然能造出被热捧为“最美安置房”的房子!
年,蓝城最优秀的设计师和成本团队开赴宿迁,在当地走村入户,实地勘测。
一年后,江苏宿迁“江南水墨画”般的安置房交付,当这一波交付的硬照一出,凤凰网房产后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文字中多是赞美与羡慕,“这是农村版的桃李春风啊,比我买的商品房都还漂亮!”
宿迁农居安置房
蓝城帮宿迁农民实现了乡村的乌帮托,也成就了中国最美的农居安置房,但这不过是蓝城小合院与新农居改造的一次轻微碰撞。
在杭州人心中,蓝城打造了无数个“最美安置房”,从杭州龙坞茶镇安置房、青岛红岛项目到宿迁安置房。在蓝城,每个安置房项目的方案设计、精装修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关键环节,都必须经宋卫平董事长亲自评审通过;同时每个项目必须邀请村民或居民代表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工程品质检查。
这背后除了宋卫平还有一个将宋总的理想照进现实的行动者——蓝城集团总裁许峰,我们见许峰的次数不多,他在公众出现最多的场合可能便是签约现场了吧。
蓝城集团总裁许峰
在“蓝城”这份的工作,许峰与绝大多数的职业经理人不同,他们在乎的是企业数字上的成就感,但是许峰更在乎精神上的享受,“一个好的作品带给我内心的愉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就像很多宋总(宋卫平)的“粉丝”会追着住宋总监制的房子一样,无论最后有没有住进去,都会有人负责,许峰最希望周边的朋友、业主也能这样追着蓝城的房子,对房子的认可,就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壹
1st
还记得年5月*龙水晶宫里,曾经的绿城创始人宋卫平在选择“淡出”绿城时语调平静,那时的他已经下了决心要抚养“蓝城”这个孩子,“蓝城一定会超过绿城,三年看吧,南山有鸟,这个鸟是个蓝色的鸟。”
如今6年过去了,蓝城几乎已经成了小镇的代名词,从杭州桃李春风到莫干山观云小镇,乃至远在重庆的田园牧歌,蓝城每个理想小镇的曝光,都会在都市丛林里荡开曼妙涟漪。
杭州曾在“桃李春风”带领下,掀起一股villa中式小别墅的风潮。年,这个杭州郊区的项目正式迎来第一次交付,在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入住率就达到了70%,据说支撑起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蓝城团队一年做了多场活动。
杭州桃李春风
小镇生活的美好,我们向往的桃花源式生活,其背后需要一位“全能型”的幕后工作者。
它需要从文化、市场、产品等方面做深入策划,还要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做好周密安排,不断迭代升级焕发新的生命力,用许峰的话讲,“小镇是一个长期主义的项目,利润和价值要长期来看。”
那为什么蓝城还要做相对周期更长的小镇呢?
谈及这个话题,许峰开始娓娓道来,其实早在蓝城创立前,蓝城团队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曾经在宋总带领下的团队一直打造的是高品质的住宅项目,但是做了这么多漂亮和高品质的住宅,最终结果是为了什么?”
“好的产品是来改变人的生活,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许峰补充道,“产品的打造最终一定是服务于这个产品的使用者,也就是人。一切以人为本,这是蓝城一直坚持的理念。”
小镇的不同在于,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空间、物理、距离、周边配套上的制约。“小镇模式之下可以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更能把我们美丽而又向往的空间打造出来。”
杭州龙坞茶镇
“我们更希望把蓝城定位成一个生活的服务商,而非一个地产公司,因为我们做的产品更多的是从人的生活出发,通过住宅或小镇类的产品,来改变和改善人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的品质。”从事小镇事业多年,许峰的话里话间都充满了对这份事业的敬畏。
贰
2nd
这是宋卫平的理想小镇,也是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用小镇带动周边的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宋卫平“有目标、有理想、有方法、有商业模式地参加中国这一轮的乡村改造”。
如何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小镇开发的先驱者,蓝城的做法是,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借助蓝城的平台资源,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积极规划建设高品质住区和有机农业、民俗非遗、运动颐养、休闲美食、文化创意、酒店民宿等产业配套。
桃李春风春风里飞鸟生活节
“其实,在*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做了大量的最底层的农民的安置房。这些安置房不像城市中的普通高层建筑,它们与山水结合,营造出农民世世代代居住得非常习惯的一种场景,但是是被蓝城精心设计过的,精心打理过的,并被精心地营造出来的,同时也是满足他们的生活习性和习惯的一种物理空间。”蓝城的优势是把现代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带给每一个农民,许峰也最愿意看到,老百姓高高兴兴地搬进这样的新居。
“我们一直给企业赋予了一个社会的责任感。从当年我们最早做安置房开始,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希望让更多的人住上更好的房子。现在的房价还在持续地上涨,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或普通老百姓,他们很难以很高的价格去获取他心仪的好房子。”蓝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府的安居类产品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以蓝城开发高端地产这样的理念和模式,给最基层的老百姓,提供美丽安心的住宅。
在许峰的理解下,一座城市的好坏或是一座城市的面貌是否得到认可,不在于这座城市有几栋特别显眼的高楼大厦,而在于这座城市当中人居的生活水准或者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他住的房子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是衡量一座城市管理能力、经营运营水准的一个标准。
这也是蓝城最初做小镇的信念和执着,此后蓝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如今的蓝城已经介入到了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去,“把我们给城里人造好房子的这种信念带到了乡村,以乡村的山山水水为基础,在小镇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蓝城农业嵊州基地实景
在蓝城的核心业务中,除了小镇,还布局了代建、养老、农业和健康等板块,但在许峰看来,目前蓝城最大的倾注点依然在小镇,虽然其余几大板块产业盈利周期长,但这些也是小镇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于我们来说,盈利多少不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只要产品做到了极致,盈利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许峰补充道。
叁
3rd
能不能盈利其实是企业的生命线。去年,全国房企在“三道红线”的规范下,开启了生存战,这条生命线也被企业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许峰也曾对“三道红线”研究了好几天,结果是这基本与蓝城早年的研判是一致的。
对于国家下发的三张红牌警告,蓝城反而显得很轻松,许峰认为,这三张“红牌警告”是针对高融资且将资本利用最大化的企业,蓝城的核心是做小镇,重要的是长期的经营和运营,是所谓的长期主义者。
作为轻资产运营业务的国内首倡者,蓝城在理想小镇践行之外,还持续输出代建管理服务,“蓝城不仅仅为普通的开发企业做代建,很大一块是为*府做代建,为最底层的老百姓建最漂亮的安置房和保障房。”
当年经历了在绿城“重资产”下的负重前行后,脱胎于宋卫平下绿城建设的蓝城,是主营业务立足理想小镇开发及代建管理服务输出,以多年地产开发全产业链资源为基础,以农业、颐养、健康、教育为核心配套产业,书写的是轻资产的品牌发展之路。
蓝健康管理服务
所以许峰泰然自若,“三条红线的*策为行业部分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强烈的要求,不要把目光盯在资本、规模上,要在产品、服务以及后期的价值提升上多下功夫,我觉得对行业的持续、长久的良性发展是有利的。”
“三道红线”对于蓝城来说没有太大的约束,但是对于蓝城有了更大的启发,许峰认为金融红利时代结束,房地产行业将进入管理红利的时代。“我们在十年前就意识到土地的红利或资本的红利,最终一定会被管理的红利所替代,行业一定会趋于它正常利润的前提之下,最终能够胜出的一定是管理上有优势的企业。”
所以,那时候的蓝城提出了行业中领先的代建模式,这也是蓝城最早提出把土地收益和管理收益分开的模式,也是把投资商和开发商分离开的一种理念。但许峰又补充道,“现在其实不仅仅是问管理要效益的时代,更应该是问服务要红利的时代。”
“管理到了一定层面,最终客户能够喜欢上你的产品,不仅仅是在你的生产期间,更在于之后的运营和使用期间,长期持续的产品,对产品的服务以及服务带来的增值,一定是最终带来的最好的红利。”好的运营公司为业主提供的不仅仅是物业管理上的服务,更是长期的商业、教育、健康、养老等等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服务为产品带来的后期价值的提升是巨大的。
蓝城布局
对于蓝城来说,小镇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内容,给更多人提供的一种生活方式。被宋卫平定位为“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小镇,是这位“地产大佬”为解决城市病开出的药方,它既抚慰了都市人的乡愁,也是一次中国“城市更新”的理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