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90174.html沿着绿树成荫的乡间公路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那个名叫华堂的古村落。推开车门,村口那块诺大的标示牌上书写的“书圣故里,翰墨飘香”八个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标示牌的两侧有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的是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放眼远望村子,一前一后两个牌坊,前写“书圣”,后为“进士”,浓浓的翰墨书香,溢满了整个村落。
华堂古村的两个牌坊,前写“书圣”,后为“进士”。
这里便是一代书圣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华堂古村。
东晋永和十一年(年),骨高气傲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不堪忍受官场倾轧,率子女在父母墓前立誓不仕,从此退出官场,遍游东南,纵情于山水之间,后定居嵊州金庭。据《金庭王氏族谱》载∶羲之人剡(今嵊州),经金庭,见五老、香炉、卓剑、放鹤诸峰,以为奇丽幽渺,隔绝世尘,眷恋不能已,遂筑馆居焉。从者夫人郗氏、乳母毕氏、中子操。
一代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处——嵊州金庭观。
王羲之膝下有七子一女,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璠之、王穆之和女儿王孟姜。王羲之初来金庭之时,献之16岁,操之11岁。据传,王羲之离世后,四子王操之带领其族人来到了距金庭观三里地的华堂村聚居。因王氏后代多擅书画,并喜欢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又因其屋舍精丽且山水清妙,便将“画堂”易作村名“华堂”。自此,王氏家族在这里落地生根。王氏族人也与这片山水,从此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金庭观内的书圣殿
华堂古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嵊州市东部的金庭镇。一条平溪江穿村而过,平溪江边的马头墙倒影水中,如诗如画。平溪桥边的碉楼高高耸立。溪上架有一座长约40米,建于清代的5孔石梁桥。平溪的水随着岁月不断流逝,却从未失去人气,许多人依然选择在这条流淌的溪水中浣衣洗涤,苍老的石桥见证了岁月中的每一次变迁。过木板桥是羲之广场,不同字体的“之”字刻于石板上。两个池塘,一边一个。左为莲塘,右为荷塘,称为外双塘,成方形,种着荷花和睡莲,中间有一石桥。
一条平溪江穿村而过,平溪江边的马头墙倒影水中,如诗如画。
一条平溪江穿村而过,平溪江边的马头墙倒影水中,如诗如画。
抬眼望去,明清遗风扑面而来,徽派建筑,屋檐飞翘,在现代建筑中异常显眼
抬眼望去,明清遗风扑面而来,徽派建筑,屋檐飞翘,在现代建筑中异常显眼
走过5孔石梁桥,就是古村,抬眼望去,明清遗风扑面而来,徽派建筑,屋檐飞翘,在现代建筑中异常显眼。走在石子铺就的小巷中,青砖灰瓦,庄重素雅,古老的民居无声地讲述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
外双塘的左侧是新祠堂,属清中期建筑,是王氏宗祠的一部分,现辟为“羲之家训馆”,正中挂着王羲之的画像,两侧是王献之和王操之的画像,王羲之像的两侧是王氏家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有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金庭王氏自王羲之至今已有五十九世,王氏家训是王氏子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的。馆内挂满了古匾,正中挂的匾是“文章堂”、“曲江世系”、“启文堂”,还有“风同渭水”、“仰止风云”、“椿萱并茂”等不同朝代的匾额四五十块,俨然成了一个古匾博物馆了。四檐柱上的四大金刚的牛腿雕刻精致。
新祠堂内挂满了古匾。
外双塘的右侧的对面是大祠堂,系王氏宗祠,堪称华堂村最精美的古建之一,现存的建筑建于明正德七年(年),是书圣王羲之后裔祭祖的圣地,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是为纪念王羲之第36代孙王琼夫妇而筑。第一进为门楼,屋脊翘角,单檐歇山顶,正中有匾额“孝节王氏家庙”,背面是大明正德七年的“纯一不二”的匾额。进门楼一座三孔拱形雕栏石桥,非常精致;第二进为孝节殿,上挂“书道千秋”的匾额,大殿三面环水,栽荷养鱼;第三进为大殿,里面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两侧厢房围合。整个祠堂,祠前筑塘,祠内设池,池上架桥,楼池相映,古朴典雅,在宗祠建筑中独树一帜。新祠堂和大祠堂合称华堂王氏宗祠。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正德七年的“纯一不二”匾额
大祠堂,系王氏宗祠,堪称华堂村最精美的古建之一。
走在华堂村的小巷中,你会发现有清澈的溪水贯穿全村,从居民屋流入地道,又从房屋和房屋之间穿过,甚至有的流过灶台之间,在村中屋舍旁弯弯曲曲地流淌,这便是华堂村有名的“九曲水圳”,是年前王羲之第36世孙王琼的妻子石氏太婆留给华堂人的宝贵遗产。相传在明初时期,村子常遭水患,石氏太婆变卖自己的首饰和嫁妆请人从平溪江引进活水,平息了水患,如今,清澈的平溪江水依然流淌在许多人的家门口,流动的溪水涵养了一座村庄。
清澈的平溪江水依然流淌在许多人的家门口,流动的溪水涵养了一座村庄。
书法是王氏家族的根,是凝聚和传承王氏风骨的*
书法是王氏家族的根,是凝聚和传承王氏风骨的*,走在这里,随意遇到的老人,信手就能写上一张书法,这是千年的光阴积淀下的一脉相传,是嵊州的文化符号。
请到华堂古村来吧!在这里,你能闻到翰墨的飘香,可以和一千多年前的岁月对话,能够捡拾散落在风尘里的书法墨香,寻一份宁静与幽然。
金庭观里的右*祠
依依不舍地离开华堂古村,我们特意去拜谒了三里之外的王羲之墓。据宋《剡录》记载:王右*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墓地四面环山,五老峰立于前,放鹤峰拥于后,香炉峰耸于左,卓剑峰峙于右。四面环山,当地的村民告诉我,现在东面叫炉峰山,西面叫大鼻头山,墓北背靠瀑布山,墓南面对油车坞(山名),宋时的山名与现在的称呼也变了。这儿是王羲之晚年隐居的地方,原来叫金庭观,这个村叫后厂村,现在叫羲之村。王羲之墓的墓道都是用石条砌成,墓道上有石牌坊,圆形的石墓周围有精美的雕刻,墓前有碑亭,中立墓碑,上书正楷“晋王右*墓”五字,背面有明弘治十五年()重建的铭文,但是字迹已模糊不清。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晋王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