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秦风云13棋逢对手第二节桓温的征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

◇上节内容回顾:桓温上疏弹劾殷浩,并要乘机夺取北伐之权。幕僚郗超是已故太尉郗鉴的孙子、王羲之的妻侄,刚从会稽王司马昱的抚*大将*府转任而来。这个绝顶聪明的年轻人,将自己官长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本节内容简介:桓温召集*府和州府两套班子的幕僚商议出兵关中。*府长史车胤、参*孙盛和州别驾罗含、治中习凿齿,均认为只带三月*粮不够用,府掾郗超则提醒用兵是否需要取得朝廷的授权,桓温皆不以为意。*府司马谢奕姗姗来迟,他提出的需要举行誓师仪式的要求,却为桓温笑纳。

★故事发生时间:年正月。地点:江陵东晋征西大将*府。

议事厅内,东晋征西大将**府和荆州刺史州署两套班子的幕僚,已在两厢就坐。看见桓温走进来,大家立即停止了私语。

桓温居中坐下,将两厢扫视了一遍,看见*府这边第二把椅子空着,便问道:“我的那位方外司马,是不是又喝多了啊?”

坐在上首第一把椅子上面的征西长史车胤,欠身应答:“近来*府事务繁多,谢司马并不曾饮酒。今日一大早,他就往城外营中去了,并不知有集会之事。下官已派人寻他去了。”

他是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东部地带,一说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地带)人,字武子。虽然只有二十岁出头年纪,因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辩识义理,办事干练,在前任长史孟嘉病逝后,桓温将他由州别驾调到*府。小时候由于家贫买不起灯油,每到夏天,他就去捕捉萤火虫放入练囊之中,借光夜读,留下“囊萤映雪”的美谈。

“诸位,大*开拔在即,你们看看尚有哪些未尽之事。谁先说呢?”桓温开门见山地说出今天会议的主旨。雷厉风行是他的一贯作风。

“回禀大将*,现已筹备可供四万人马三个月所需的粮草,正在昼夜装船。”说话的是州署这边坐在上首的一位老者,面容清瘦,须发皆白。他叫罗含,字君章,号富和,衡阳耒阳(今湖南耒阳市地带)人,现任州别驾。

“好。”桓温满意地点点头。

征西大将*、荆州刺史桓温(字元子)

“大将*,诸将都说三个月的粮草怕是不够用呢。”坐在罗含下首年约二十六七岁的那位僚属补充提醒道。

此人名叫习凿齿,字彦威,号半山,是东汉襄阳侯习郁的后人,世代为荆楚豪族。现担任州治中。

“赳赳武夫,不当家,便不知柴米贵!安国,你说三个月的粮草够不够用呢?”桓温将目光投向咨议参*孙盛。

“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只不过大将*作出此等安排,也实属不得已。光筑城的那一万民夫,一月下来就得消耗多少粮食啊!看来,对大*所携粮草得有个一致的说法,不可各说各话,以免搅动*心。”孙盛回答。

当年出兵西蜀,他负责守护*械粮草。他心里明白,桓温此刻征询自己的意见,是对他的一种褒奖和期待。

“你说得对,此乃机密,不可外泄!回头传令下去,对外一律宣言,已带足了半年的粮草。”

“大将*,出师的日期是否确定?”罗含问道。

“已经定下来了,就在下月十一日。”

参*孙盛长于修史

现在已是正月,距离大*开拔的时间,也就半个多月了。从僚属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们都觉得时间很紧。

“不知明公在奏疏中,是否向朝廷言明?”初来乍到坐在末位的郗超,想到了桓温上疏的事情,还是忍不住打听起来。

“荆州毗邻关中,近年来伪秦屡屡挑起边衅,掠我边民财货,去年更是在丰阳僭置荆州。我再不予以反击,那就有失守土之责了!”桓温说完,向郗超投去犀利的一瞥。

大厅内一时鸦雀无声。幕僚们心里都明白,看来此次出兵,他们的大将*并不打算获取朝命。这显然又是有意而为之。

其实,刚才在草拟奏疏时,桓温也曾想到这个问题。经过斟酌,他决定还是略而不书。一想到这些年朝廷对他主动请缨屡屡猜忌和阻挠,他心中就窝着一团火。

永和二年十一月,他赴任荆州才一年多时间,便提出为朝廷剿灭成汉。当时除了他的连襟、谢安的妻兄刘惔预言他能马到成功外,朝廷上下一片摇头。最后他在临出发时才上疏呈报,数月之间就灭掉了成汉并将李势俘获。永和五年石虎死、后赵大乱,他上疏朝廷请求北征,却石沉大海未有回复。永和七年,他怀揣一肚子怨气,拜表便行,率兵四万顺流而下抵达武昌,又遭到会稽王司马昱的极力劝阻。回*江陵后,他上疏朝廷,以表达自己的委屈:

州治中习凿齿(臆想形象)

臣近亲率所统,欲北扫赵魏,*次武昌,获抚*大将*、会稽王昱书,说风尘纷纭,妄生疑惑,辞旨危急,忧及社稷。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臣以暗蔽,忝荷重任,虽才非其人,职在静乱。寇仇不灭,国耻未雪,幸因开泰之期,遇可乘之会,匹夫有志,犹怀愤慨,臣亦何心,坐观其弊!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丹诚坦然,公私所察,有何纤介,容此嫌忌?岂丑正之徒心怀怵惕,操弄虚说,以惑朝听?

昔乐毅谒诚,垂涕流奔,霍光尽忠,上官告变。谗说殄行,奸邪乱德,及历代之常患,存亡之所由也。今主上富于阳秋,陛下以圣淑临朝,恭己委任,责成群下,方寄会通于群才,布德信于遐荒。况臣世蒙殊恩,服事三朝,身非羁旅之宾,迹无韩彭之衅,而反间起于胸心,交乱过于四国,此古贤所以叹息于既往,而臣亦大惧于当年也。今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臣虽所存者公,所务者国;然外难未弭,而内弊交兴,则臣本心陈力之志也。(《晋书桓温传》)

“明公言之有理!伪秦犯我北境,守土方镇理当予以反击!”郗超打破了沉默,也为自己解了套。

“此次步骑四万讨伐伪秦,将分水陆二路北上。虽说兵力数倍于当年灭成汉,但伪秦毕竟不是成汉,恶战是少不了的。又恰逢朝廷新败,大江之下一片哀鸣,可谓畏敌如虎、谈胡色变!因此本帅眼下最担心的是士气,你们说当如何提振士气呢?”桓温不动声色地说。

*府司马谢奕(字无奕)

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曾去想,一时无人应答。

“堂堂的征西大将*,这等事情还要问计于他人,分明也是临阵怯战!既如此,那就还是趁早偃旗息鼓吧!”有人亢声而言。

话音刚落,从外面走进一个人,年纪跟桓温相仿,尖脸,留着山羊胡子。

来人如此出言不逊,却让桓温脸上有了笑容。等到这人在车胤的下首坐下来,他笑着问:“看来,你这位方外司马倒是有主意了?”

此人名叫谢奕,字无奕,是谢安的胞兄。从桓温督刺荆州开始,他就一直担任*府司马。

桓温缘何将这谢奕称做“方外司马”呢?这里面有故事。

二人是总角之好,所以桓温带着谢奕来荆州赴任。虽说如今有着上下之分、尊卑之别,但谢奕却若无其事,桓温也没有将他作为下属来对待,任由他我行我素,还送给他这么个绰号。

谢奕也是江左的名士,嗜酒如命,闹出过不少趣闻。当年他在剡县(今浙江嵊州市地带)做县令,有个老汉犯了法,归案之后他也不讯问,只是让那老汉陪他饮酒,以此作罚。后来老汉喝醉了,他仍不肯放过。坐在一旁的弟弟谢安动了恻隐之心,劝阻说:“大哥,这老翁也怪可怜的,你何必如此呢!”这年谢安才七八岁年纪,穿一条青布裤。见弟弟小小年纪已有仁爱之心,谢奕很高兴,给了弟弟面子,派人将老汉送回家。

*府掾郗超(字景兴,小字嘉宾)

桓温也吃过他的苦头。有一次二人饮酒,桓温招架不住,只好躲进妻子南康公主的卧室。得知缘由,南康公主笑着说:“嘿,看来要是没有这么个不讲理的司马,我还见不到你呢!”桓温离开后,他又强拉一位将佐继续畅饮,还得意地说:“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此君的纵情任诞,由此可见一斑。

谢奕从容答道:“自平蜀以来,荆州将士再未经历大的战阵,此番北征当举行誓师典礼,正好提振士气。”

“嗯,主意倒是不错。只是如此这般,就一定能鼓舞士气么?”桓温似乎将信将疑。

谢奕又说:“那就得看你这位主帅,届时能否慷慨流涕、感动人心了!”

“好!就这么定下来!”

桓温抚掌大笑。

上节:前秦风云:13、棋逢对手︳第一节: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奋笔疾书

下节:别出心裁的誓师仪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