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助力共同富裕绍兴激活基层动能,打造共
TUhjnbcbe - 2025/1/17 19:30:00
                            

绍兴

激活基层动能,

打造共同富裕的市域范例

绍兴既是“枫桥经验”发源地,也是一座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活力之城”,“智造”强市、“东亚文化之都”等“金名片”和营商环境、基层治理、交通区位、民营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包括少数民族同胞在内的各方人士前来创业、生活,绍兴全市万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居民达到了近24万人。绍兴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也是浙江发展的历史机遇。绍兴将充分发挥优势,紧密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市域范例。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富裕要靠奋斗,各民族繁荣发展、共同富裕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近年来,绍兴市在民族工作领域深入谋划思路举措,坚持全市“一盘棋”,激活基层动能,让各族群众在身边真切享受共同富裕所带来的生活品质。

三社联动:共建互嵌式的高品质生活家园

绍兴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特点,少数民族群众主要工作生活在产业特色鲜明的城乡社区。绍兴在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过程中,不断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三社联动”对于富民惠民安民而言同样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既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村党支部从开山修路、种植名茶、乡村旅游等工作入手,带领大山深处各族村民开出一条致富路,年村集体收入达.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实现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村”到江南民族旅游体验名村的转型发展。越城区塔山街道在社区中建立少数民族服务站,依托少数民族“万人互助”计划,互相提供就业、致富信息。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社区五邻社、老吴热线志愿者服务团队、雷锋驿站等社会组织。柯桥区柯桥街道柯亭社区自年起开办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设置基础班和提升班,每周开课4节,目前已开班4期,结业学员已逾百人。少数民族学员通过培训,提高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为更好融入发展,创业致富奠定了基础。同时成立石榴爱心基金会和石榴籽妇女联合会。已有百余名先富起来的各族爱心人士捐款,爱心款达23万余元,用于慈善帮扶。石榴籽妇女联合会帮助少数民族妇女走出家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民族一家亲

服务民企:共助充分就业的和谐劳动关系

绍兴是民营经济大市,广大少数民族职工在民营经济的舞台上增长才干、提高收入,一直以来绍兴市注重做好针对性服务,扎牢社会保障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在高质量就业等方面享受发展福祉。民营经济中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壮大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根基。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新疆阿拉尔建立洁丽雅产业生产研发基地,构建从采棉、纺纱、织造、染整到毛巾成品的全产业链,整个项目带动2千余人就业,当地各族职工在工作中实现了从农牧民向现代产业劳动者的转型,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依法保障各民族职工合法权益,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将各族职工活动场地打造成民族团结之家工作室。

洁丽雅厂区里帮助员工提升技能

优质普惠:共享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绍兴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各族群众民生,创新搭建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平台,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年9月,柯桥区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中心,整合各类“单一”类型的服务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涵盖衣食住行、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除提供政务服务外,还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诸如职业介绍、水电维修、法律援助等服务。截止年底,中心已与23家房屋、家政、职业等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帮助名少数民族群众租房,帮助3户购买和出售房产,帮助89人找到工作,提供法律咨询22人次,绍兴正在将其升级为“石榴籽家园”。柯桥区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中心成立以后,绍兴对其进行了推广,目前,诸暨市、越城区也成立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中心,柯桥区内还向基层延伸,设立了两处分中心及27处社区服务站。结合数字化改革工作,柯桥区正在搭建民族E家亲数字化服务平台,从服务端与管理端入手,为少数民族群体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数字赋能少数民族服务模式。教育公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绍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在诸暨市大唐街道柱山小学、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学校、越城区群英小学、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中各族学生混班就读,共学共进,共享优质教育。

少数民族居民体验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

少数民族居民载歌载舞,举办联谊活动

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绍兴市还在开展少数民族“万人互助”行动、“双百村结对”等方面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开展少数民族“万人互助”行动方面,进一步完善互助联系网格,建立分片大组长和小组长逐级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少数民族群体三助行动。健全市、县联动推广机制,各区、县(市)也相继建立少数民族互助网格。民宗联动,千方百计拓宽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爱心帮扶渠道。协调市少数民族联谊会牵线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通过联谊会摸排,慈联会出资捐助的模式,帮扶少数民族家庭50余户、学子余人次。“双百村结对”方面,绍兴市、县两级统战部自年起结对龙泉市八都镇署网村、溪坪村和小梅镇骆庄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万元。有针对性地帮助八都镇署网村建设民族广场,建设龙泉市市级联建秀洲飞地与萧山飞地项目;帮助八都镇溪坪村建设五虎垟标准厂房和大坦小微园;帮助小梅镇骆庄村建设萧山飞地项目和青溪小微园企业项目。这些项目结合村情,不仅大大提升资金安全性,也有力整合“山海互济”,跳出当地谋思路、联资源,补齐当地集体经济和第二、三产业短板,有效激发当地民族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实现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双成果。

供稿:省民宗委民族二处、绍兴市民宗局

原标题:《绍兴:激活基层动能,打造共同富裕的市域范例》

1
查看完整版本: 助力共同富裕绍兴激活基层动能,打造共